酒类技术网★酒类技术★酒类设备★技术转让★
酒类技术网 >> 首页 >> 信息内容
世界饮料酒的市场、生产消费及发展趋势
[ 作者:admin    更新时间:2007-04-21    文章录入:admin ]

  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,世界饮料酒的生产,消费,市场和政策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,以适应人类生活习惯,市场消费
的变化和科技进步,从而向传统激烈挑战。研究、了解和掌握这些情况,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,对于我国酒业加快发展步伐,
少走弯路,以及中国酒冲出亚洲,走向世界,都是必不可少的。特别是目前以白酒、啤酒为主结构的中国酒业,经过五年来的
高速发 展,已面临较大的困难。我们想,通过对世界饮料酒的生产、消 费、市场和发展趋势的介绍,能予读者更多的启示。
    目前,世界饮料酒的生产、市场动态和发展趋势的主要特点是:
    国际间的酒类贸易由少数跨国公司、集团垄断,市场竞争激烈;技术上运用物化手段和引入生物工程来实现技术进步;生
产规模向大型化发展。产量以名牌为中心,实现了数量的巨额化和国际化。苏美等国家开展禁酒运动,制订了严厉的抑制措
施,取 得了显著效果。烈性酒市场急骤收缩,久衰不振;葡萄酒生产已经下降,啤酒的发展停滞不前。饮料酒类在向低醇、无
醇和保健 的多层次、多元化发展,新产品层出不穷。饮料酒的职能已经扩大,一方面正在发挥新酒种、新饮料的原料新功能,
另一方面向 其它产业(行业)渗透。日本掀起的“浴酒”热,冲击了“浴 剂”市场。饮料酒面临饮料的更大挑战。勿庸置疑,饮
料酒作为人类数千年的传统饮料食品,将不会消亡。它将踏着历史的节奏,经过人类的不断开拓、创新,与各种饮料相映成
辉,争妍于 大饮料的行业,这是历史的必然。

一、国际酒类生产贸易被少数跨国公司垄断,市场竞争激烈

    1981年世界饮料酒的消费比20年前增长两倍。而欧洲的消费 又几乎占世界的一半。1983~1986年全球各种酒类的生产均接
近1500亿升(本文采用习惯折算, 以方便读者, 即国外1升相当 于我国1公斤。),变化不大,销售总额1700亿美元,进出口贸
易总额163亿美元。
    联合国1984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:60年代中期以来,全球酒类的销售基本由英、美、加、日、法、西德、南非和荷兰等
八国27家跨国公司控制。荷兰的海内肯是世界最大的跨国啤酒公 司,它在17个国家获得生产啤酒的许可证,从而开办了36个酿
酒厂,其中有25个在发展中国家。加拿大西格公司经营的150种烈 性酒和300个葡萄酒,现已销售175个国家和地区。仅1981年
他们花在推销上的广告费便达20亿美元。由于酒是国家财源,27巨头的利益常常绾连所属八国政府的对外政策。
    酒类生产销售的高利润和国际性,不仅使巨头之间竞争激 烈,其它行业的大亨也向酿酒业扩张。美国著名的菲里浦·莫里斯
烟草公司1969年买下米勒的小酿酒厂,1980年便扩建成世界第 二大啤酒厂,用烟草利润补贴啤酒, 以低于对手价格开拓、抢
占市场。可口可乐公司1977~1979年在葡萄酒上投资1亿美元,仅 在1980年销售额便增加1亿美元。反之,这27巨头也向其他行
业扩张,有5巨头是一些大烟草公司的股东,有4个巨头跻身于20家食品公司。
    香港是法国白兰地的主要市场之一。1981年香港进口白兰地 的总量才652.2万公升,法国仅七个品种,在淡季的8月,花广
告费高达334.6万港元。
    近几年,意大利采用各种手段向法国等共同体国家倾销葡萄酒,引起邻国的不安。意商为了弥补亏损,不少厂商采用添加
甲醇的做法,引起了国际关注。此外,意、法是世界最大的两个葡萄酒生产国,法国本身的酒已过剩,廉价意酒冲击法国,必
然导致多起暴力行动。
    为了发展和保护本国的酿酒业,不少国家对酒类进口采取提 高关税和实行限额,导致了国际贸易的摩擦不断发生。1986年
10 月27日,欧洲共同体外长理事会一致同意:就日本限制酒类进 口,立即向关税及贸易总协起诉,并限日本30天作复,否则还
将采取报复措施。迫使日本就范,不仅减少出口酒到西欧的数量,还降低欧洲酒到日本的关税。美国是世界酒类最大的生产和
消费 国,1986年11月对我台湾省也提出必须从今年元月一日起对美开放。台湾当局刚表示让步,欧洲共同体又电告台湾,要求
烟酒输销比照美国,否则将把贸易额降到十年前的水平,并把纺织品的配额缩减20%。目前,台湾省内的烟酒均已过剩,再对
欧美开 放,低价的洋烈酒在台的占有率捉高8倍,葡萄酒的占有率提高 16倍,啤酒由零提到29%,必将使台湾的葡农,酿酒工
业进一步 受到摧残。日本和我国台湾省虽作出让步, 以缓解矛盾,但国际 间酒的贸易仍是危机四伏,随时可冒烽烟。

二、生产规模向大型化发展,产量以名牌为中心,实现了巨额化和国际化

    当前,国内饮料酒的生产规模以啤酒为代表,向大型化,露天化发展,并运用先进的物化手段、生物工程,促进增产和节
约粮食。1980年以来,发达国家兴办的啤酒厂年产开始突破20万 吨,达到60万吨以上,以获得高效率,提高市场竞争能力,同
时,还采用高浓(醪液)发酵,添加外加酶等手段,提高产量。1985年美国自产啤酒223.3亿升,10大公司的产量占98%以上,
年产1.2万吨以上的企业仅11家,占1.2%,而年产在0.12万吨以下 的企业仅占0.2%。这完全是垄断资本兼并的结果。 
    世界啤酒生产的第三大国苏联,实行商标垄断,全国仅有8 个啤酒商标,一种代表一个型号,平均每个的产量达到75万
吨。 日本五大公司,也只有5个商标,平均每个产量高达9S万吨。这些实现巨额化的产品,又以名牌为中心,为在国际市场竞
争,创 造了有利条件。加之是高浓发酵产品,一方面可办分装厂,另一方面灌装时再稀释。只要市场打开,产品到哪里,便可
在附近建分装厂。同时,利用啤酒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,进一步发展相邻产品汽水、凉汽酒之类。而国外汽水、汽酒的生产基
本被啤酒厂商所垄断。
    葡萄酒和烈性酒的生产厂没条件象啤酒那样建大型厂。但 是,200多年的“农工商”合一的经营方式已经改变,基本实现
农工商分家,以适应专门化生产,改变了长期存在的厂分散、规模 小,产量少、品种多的落后方式,涌现出“专门生产半成品
酒”、“买进半制品(散酒)进行加工”、“自产与买进、改制相结合”的一批产销分离的企业。从而促进了技术进步和生产规
模的扩 大,特别是后期贮存。进而实现了以名牌酒为中心,数量达到巨额化和国际化,淘汰了名目繁多的杂牌酒,有利于产品
的竞争, 占领和巩固已有市场。同时,也促进了企业的经济效益,还节 约了可观的广告推销费用。
    以烈性酒为例,1982年世界上五大酒种,超过100万箱(9000 吨)销售量的牌号66个,其中:威士忌34个,88.32万吨1白兰
地20个,35.23万吨,金酒7个,32.90万吨;老姆酒3个,17.22 万吨,伏特加2个,16.20万吨。66个名牌共189.81万吨,占
1982年世界烈性洋酒总产量的五分之一(不含中国)。
    66个世界名牌中,销售最大的是百家得牌老姆酒,14.86万吨, 其次为皇冠牌伏特加,13.5万吨;居第三位的是三得利老
牌威士 忌,9.9万吨;居第四位的是哥顿金酒,8.1万吨。白兰地销售最多 的是墨西哥白兰地,3.65万吨,居第十一位。而1987
年我国白酒总产431.03万吨,居世界首位,却没有一种国家名酒突破万吨。号称国酒茅台,誉满全球,也只有1200多吨。

三、禁酒运动战绩辉煌,风靡很多国家,取得明显效果

    饮酒对人体有害,特别是烈性酒。酗酒不仅影响生产,还带来大量的社会问题。因此,不少国家开展了禁酒运动。自本世
纪20年代以来,包括美苏在内,禁酒运动已进入第二次高潮。所谓禁酒并非象以前那样滴酒不沾,实际是对酒,特别是烈性酒
的生 产和销售采取抑制措施,不能咎由自取,这与我国古代的“寓禁 于征”的长期政策相类似,而且均大见成效。
    1920—1936年是美国禁酒的高潮,罗斯福上台后取消。里根 政府自1980年以来,对酒类消费采取限制政策。1984年8月进
一步规定不满21岁不许在公共场所饮酒,凡不执行的州,取消道路 建设联邦补助费,使全国减少350万酒客;同时还把烈性酒
的税 率提高一倍,做电视和广播广告,必须象香烟一样,宣传饮酒有 害。因此,取得了显著效果。自1980年以来,饮料酒消费
总量, 逐年下降。按人均年消费计算:1986年为161.5升,较1980年下降 的171.84升下降了6.02%,其中啤酒由139.29升下降
到131.34 升,下降了5.71%,烈性酒由11.36升下降到8.89升,下降了21.74%。
    西德自密特朗执政以来,由于提高烈性酒酒税,使烈性酒产 量”下降20%。并对50°以上的烈性酒,奉行绝对不许生产,
更不许进口的政策。
    社会主义国家中,以苏联带头,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禁酒运 动。本世纪初叶,包括十月革命成功以后,鉴于粮食短缺,自
1914—1924年间,也曾开展过为期十年的禁酒运动。1980年以 来,苏联逐步开展禁酒。1984年4月17日决定,1986年起,大幅
度减少烈性酒生产。并从1986年8月1日起,将烈性酒的零售价 提高20~25%,以抑制消费。1988年将停止生产以果类为原料的
烈性酒(即白兰地、利口酒、果子烧一类)。还规定了卖酒的时 间,违者触及刑法,使禁酒运动大见成效。1986年头几个月,酒
类销售额减少40%,10多万人因减少饮酒保住了性命。全年减少 销售三分之一,酿酒用粮减少30%,旷工减少三分之一,劳动
效率大大提高,从而使国民经济总产值提高了3~4%,犯罪率和 交通事故大大降低。1987年全苏有1300多万人加入“戒酒协
会”。 同时,苏共中央召开专门会议,讨论关于加强劳动纪律,克服酗酒和酒癖等问题,提出活跃禁酒协会的工作尤其重要等
等。总之, 苏联禁酒效果是世界最显著的,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 经济的优越性。1986年总饮料酒的消费量833万
吨,较1980年下降 45.34%;人均年消费量也由1980年的57.57公斤,下降到1986年 的29.74公斤,下降了48.34%,大于总消费
量的降率。禁酒的重 点烈性酒,战绩辉煌。1986年烈性酒消费量151万吨,较1980年下 降了61.68%,人均年消费量由1980年的
14.88公斤下降到1986年的5.39公斤,下降了63.78%,下降比率大于消费量。由于禁酒措施严厉,引起种种争论和人民的不
满,苏联总理雷日科夫表示将 适当放宽对酒类销售的控制,并适当扩大生产,以满足需要。这里必须指出的是,总结苏联近期
开展禁酒运动的经验教训,对我 国酒类生产、消费尤有好处。
    1985年11月17日,保共中央号召“同酗酒作斗争,把戒酒戒 烟确立为生活的基本准则,”并对酒的生产、销售制定了严厉
的处罚条例。
    从酒税入手对烈性酒采取抑制手段的国家很多,西方税法多 按酒精含量纳税,酒度越高,苛税更重。加拿大1973年规定以
啤酒为基础,从价计税。葡萄酒酒精含量高于啤酒,在从价计税的基础上,另增酒精税。烈性酒更按此原则,但税率比葡萄酒
还 高,以此来限制消费;同时还颁布惩罚严厉的反酗酒法案。

四、蒸馏酒市场急骤收缩,产品向低层次的降醇转化

    蒸馏酒国外俗称烈性酒。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进入发展的黄 金时代。70年代中期,西方青年掀起烈性酒类的白色革命,是
其鼎盛时期。80年代,人类形成了以“自我保健”、“自助医疗”为 核心的食品观念,苏联东欧和欧美又掀起了“禁酒运动”
,致使烈 性酒的生产消费急骤收缩,久衰不振。据荷兰蒸馏酒局统计, 1986年世界蒸馏酒总产1523.7万吨(包括中国和社会主
义国家),较1984年下降4.7%,预计1987年还将下降。扣出中国在此期间增产因素,实际下降8.41%。
    如从西方洋酒类来看,总产量:1980年932.4万吨,较1975年 增产9.98%;而1986年765万吨,较1980年减产17.95%。曾
被一 代青年喜欢的白色酒类(包括伏特加、兰姆酒、金酒、龙舌兰酒 等)的总产,1986年仅358.2万吨,较1980年下降29.18%,
其中 伏特加减产37.50%,龙舌兰酒减产12.50%。这也说明,当初推崇白色酒类的年轻一代,已另有所好、新欢。被誉为西方
酒中 “阳春白雪”的威士忌总产量:1980年较1975年增产仅3.19%, 而1986年却较1980年减产19.07%。威士忌的故乡英国,
1980~ 1984年间,产量减少10%。号称世界三大蒸馏名酒的苏格兰威士 忌的库存量,按照1985年世界的消费水平,8年方能卖
完。 
    誉满全球的法国科涅克白兰地,1984年在法国本土的消费量 较1983年减少10.5%。
    香港市场是国际市场的气温表,在1983年以前的10多年里, 烈性洋酒的消费比葡萄酒高1~3倍。1985年发生了根本的变
化,葡萄酒的消费量已超过烈性酒。
    从烈性酒人均消费量来看,欧美各国已明显下降:西德由 1979年的8.4升下降到1985年的5.93升,卢、比已由1980年的9
升、2.37升下降到1985年的6.25升、2.12升;法国由1983年的 5.95升下降到1986年的4.8升,荷兰、瑞典、南斯拉夫分别由创
1983 年的6.58升、6.65升、5.50升下降到1985年的5.6升、5.13升、5 升,世界烈性酒最大消费国美国由1980年的11.36升下降
到1986 年的8.89升,降率达21.74%;第二大消费国的苏联由1980年的 15.22升下降到1986年的5.71升,降率高达62.25%,居
世界首位。此外,1980年以来,人均消费量增加较多的国家只有日本、中国,并非世界主流,如前所述,世界1980~1986年的
生产总量 下降4.7%已充分证明这一点。不过,中国已决定采取措施,1990 年宏观控制到300万吨,将比1937年下降30%。
    日本以情报立国,率先预测到这一趋势。1957年成立了“低 浓度酒研究会”,1959年25度、15度烧酒问世。由于时机尚未
成熟,销售欠好。80年代以来飞跃发展,振兴了烧酒业。 面对烈性洒市场衰落,相当国家已认识。但该行业传统的保守观念反
映在产品的开发上,仅作低层次的应变,走单一的降醇 路线。故威士忌、白兰地的主要生产国有30度,25度,15度的产品问
世。寒冷的北欧也生产5.5度的金酒。还有不少烈性酒厂商针 对固有的饮法,在稀释和添加物(料)上做文章。这种低层次的转
化,仍将使烈性酒继续在“年年岁岁酒相似,岁岁年年人不同”的情况下衰退减少。
    尤值一提的是日本1981年充二氧化碳的8度汽烧酒问世后, 分别以20%、30%、40%的年速增长。法国以白兰地与酸牛奶
混合制15度酸奶白兰地。这类产品是烈性酒向高层次,多元化发展,走创新道路的瑞兆,应引起注意和深思。

五、葡萄酒生产消费均呈下降,形成、发展第二职能

    世界葡萄酒经60年代大发展,到80年代进入徐缓期。1979年 世界总产369.48亿升,达到顶峰。80年代以来,生产消费均在
下降。
    世界葡萄酒1987年总产314.19亿升,较1979年减少17.60%, 较上年下降4.80%。从葡萄酒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水平高的
国家来看,水平均在下降。 
    1987年世界十大葡萄酒生产国依次为意、法、西、苏、阿根 廷、美、葡、南非、西德、罗、10国总产276.88亿升,占世界
总产的88%。从1980年到1987年,十大国总产量下降8.31%,主要是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,受啤酒严重冲击。七年间,这十大
国的啤酒产量却增长12.60%。
    世界葡萄酒的消费同生产状况相似。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下降,第三世界国家的消费水平上升。世界总消费量仍不断下
降。
    1987年世界葡萄酒消费总量276.33亿升,低于1976~1985年 年平均消费283.91亿升的水平,世界各大葡萄酒生产国的人均
年消费量均显著下降:产量、消费量长期保持第一、二名的法国,意 大利分别由1976年的101.25升、99.7升下降到1986年的
78.39升, 73.20升,1986年消费量居世界第三,第四位的葡萄牙,阿根廷 也较1976年下降了27.6%和30.2%,苏联由1980年的
19.14升下降到1986年的7.42升。
    从1980年世界葡萄酒人均消费水平最高的10国来看:依次为 意、法、西、葡、阿根廷、匈,智,保,希、奥地利;最高的
138.6升,最少的为35.7升,10国平均为79.66升,到1984年这10国最高的只有90.50升,最少的保加利亚只有22.5升(由第八位
降到 第十七位),10年平均只有53.56升,10国平均水平下降32.76%。
    在今后一段时间将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产量大幅度上升,尤其是中国,而主要葡萄酒生产国的产量仍呈下降。为此,这些
主要生产国为挣脱困境,竞争将更激烈,类似前述的国际摩擦,还 会层出不穷。此外,70年代后期,葡萄酒的出口量占世界总
产的14%,80年代初已上升到27%,势必影响发展中国家。但世畀总产将不会再出现大的增长。
    面对葡萄酒生产消费的减少,一些厂家亦赶降醇的热潮,并 取得了一定成绩。1984年瑞士地产8度瓶装葡萄酒销售增加
12%, 出口美国畅销不滞,年销达1.82亿升。在日本还出现7°度的产 品。总之,这些均是与烈性酒降醇相雷同的低层次转化。
    当前,美国兴起风行了凉汽酒(亦称果汁汽酒,凉酒汽水), 几年功夫发展到125种,销售7亿美元,占葡萄酒市场的10%。
1985年耗葡萄酒25万吨。
    更重要的是;葡萄酒本身由于一大类似葡萄酒,果汁等为原料的新酒种的兴起与风靡,不仅改变了葡萄酒作为直接饮料的
功能,还正在发挥、形成、发展第二职能,即作为其他新酒种的原料功能。

六、啤酒发展停滞,向多元化发展

    60年代以来,啤酒发展十分迅猛,特别是1972年第九次世界 营养食品会推荐为营养食品之一,雅号“液体面包”后,更是
身价倍增。1960年到1980年的20年中,全球啤酒产量翻了一番。在此期间中国增长最猛,为6.8倍。由于我国的基数小,尽管
翻了 2.7番,到目前为止也只占世界总产的4%。
    必须指出;世界啤酒的发展长期由美、西德、苏、英、日五 大生产、消费国所决定。五国速度从1976到1979的年均增长为
4.5%,而1979到1982年仅增长1.4%。1983年是世界啤酒总产的 顶峰,达972.29亿升,也仅比1982年增长2%;尔后两年略有
下降,降率0.3%,发展已经停滞。减产的主要因素是五大啤酒生 产,消费国的产量减少15.6亿升,其余国家增产,世界总产
才比 两年前减少0.3%。难怪名列第二的西德啤酒酿联的权威断言,目前西德啤酒市场饱和的局面还将延续到本世纪末。看
来,到1990年,只有第三世界的啤酒仍将保持较大的发展。1985年墨西哥由1984年的第9位升居第7位,中国由1984年的第11位
上升到第6 位,哥伦比亚也由第20位上升到11位。预计1987年中国产量达500万吨,超过日本,成为世界五大啤酒生产国。尽管
如此,世界啤 酒总产量停滞不前的趋势将不会改变。 
    近几年人均消费水平在下降。1979年世界啤酒人均消费量最多的九个国家依次为:捷、西德、东德、澳、英、荷、美、
加、西,到1984年仅东德和西班牙增加,其余均下降,九国1984年平均每人每年较1979年减少了10.03升。
    总之,70年代是啤酒向烈性酒、葡萄酒严重冲击,自身大发 展的时代。80年代则是啤酒反受新酒种和饮料冲击,导致停滞
的 时代,从而促使木身面临新的转移。
    啤酒含酒精仅3.5%,在国人心目中已很少。但相当一部分西方人却嫌多,故不少企业致力淡啤酒的生产。淡啤酒的酒精
含量 在2~3.4%,麦芽度7一9,是一种低酒度和低热量的啤酒。几 年来,英美风行的是2%的淡啤酒,1985年已占美国啤酒市
场的 21%,达45.55亿升,相当于我国同年产量的1.5倍。在英国淡啤 酒占36%,达21.64亿升。美国啤酒大王“老啤”看准势
头,1984年奥运会推出1.5%的低醇啤酒风靡美国,1985年已占市场总量的5~10%,约12—24亿升。 
    前述风靡美国的凉汽酒类中,有一种麦芽酒便由啤酒派生而出,目标是争夺葡萄酒市场,特点是在高酒精含量的啤酒中,
加柠檬汁或草莓汁等果汁,并冲二氧化碳,因此有“比啤酒清淡,比 葡萄酒更能提神”的说法。加拿大的混合啤酒则是将啤酒
与果汁混合后销售。 
    总之,啤酒工业一方面同其它酒种一样走降醇的道路,另一方面也在向高层次、多元化转化,以适应社会消费,提高市场
竞争 能力,啤酒厂自身的发展的新功能,则是提供半制品麦牙汁作制造新酒种的原料,抑或是将麦芽汁略微加工,直接作饮料
销售。

七、饮料酒向浴剂市场扩张,出现第三功能

    综上所述,饮料酒直接饮用的功能虽在缩小,发挥原料或半制品的第二功能却在扩展。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进步,饮料酒
又出现非饮用的第三功能,向浴剂市场扩展。日本近两年来掀起的 “酒浴热”,不仅能使人温暖舒逸,还可使皮肤光滑如玉。
酒浴之 风的盛行,使被国内外名酒挤入冷宫的清酒再度东山再起。1985年日本推出第一种浴用酒后,数日便销售几十万瓶。因
供不应求,“日本酒中心”每天接到的电话中有10%是询问“何处有浴酒卖”。
    岐阜羽岛市的千代葡萄酒庄还酿造了“欧浴两用酒”,取名为 “酒温泉玉之肌”。该酒的酿造以清酒酒糟为原料,经发酵
后制成 氨基酸含量比清酒多数倍的“沐浴酒”,再与用大米酿成的清酒混 合,蒸馏数次则成。
    其实,“酒浴”在古代的中国及一些国家,地区均有此俗。估 计今后将有更多的国家(包括中国在内)出现“酒浴”热,这
对饮料酒的生产、工艺改革都将起到促进作用。更重要的是:这是历史的转折、标志,预示了饮料酒将在新领域崭露第三功
能,我们应运用科研手段,促进第三功能的扩展。

八、面临饮料的更大挑战

    二次世界大战,美国人把可口可乐带到欧洲,饮料对全球饮 料酒市场的争夺便在悄悄进行。70年代以前,酒类的发展,特
别是啤酒的发展掩盖了这一矛盾。70年代后期,饮料对酒类的挑战日趋明朗。
    在啤酒人均消费量最高的西德,1984年非酒精消费量比1938 年增长20倍,比1950年增长12倍。80年代以来,啤酒,葡萄酒
的发展巳基本停滞,烈性酒逐年减产。而世界饮料市场却以8~10% 的年速递增。在西德,1983年同1979年相比,饮料酒的人均
消费量减少1.5,饮料却增长7.%。在日本,1979同1977年相比,酒类的生产增长还不到7%。而饮料却翻了一番。从产值上
看,]979年酒类是软饮料的5.5倍,而1985年已经下降到2.4倍。
    在美国,1985年同1979年相比,酒类人均消费量增长11%, 饮料却增长近60%。瓶装水在美国有100多年的历史,1976~
1980 年之间翻了一番后,每年以15%的速度递增。1985年将销售41.64 亿升,达12~13亿美元,到1990年将达20亿美元。可口
可乐的日 销售量早已突破2亿瓶(约6.3万吨)。
    在法国,1984年啤酒消费额为2.7亿法郎,而人们购买的矿 泉水已达2.4亿法郎。预计86年将超过啤酒。这种发展是饮料酒
无法相比的,也说明饮料酒的发展受饮料的影响。
    如前所述,饮料酒为适应社会进步和人类消费习惯的改变, 而走降醇的道路。限据国外含酒精量低于1%不叫酒而称饮料
来看,无醇啤酒实际就是发酵饮料。因此,从降醇到无醇的过程,实际就是走向饮料的过程。
    必须强调指出,饮料酒这个人类已有几千年传统的食品,是不会消亡的,只是发展将受到饮料的抑制,我们必须认识解决
好这个问题。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科学文化,古为今用,洋为中用,推陈出新,开拓、创新一大批琳琅满目的各
类名 酒,与饮料争奇斗艳于大饮料的花坛,使中国酒的发展适应人类社会进步的需要,为我国四化建设,为不断满足人民生活
的提高 做出新贡献。

打印本篇文章    关闭窗口

 

酒类技术网★酒类技术★酒类设备★技术转让★

CopyRight?copy;1998-2008 JiuYanSuo.com Allrights Reserved